【www.lexiangwang.net--博思】

一代人一:一代人_100字

  我在黑暗中闭着眼睛行走,
  躲在暖和的被子里发抖;
  花开花落,望穿多少个秋。
  当时光凌落成殇,
  岁月在我脸上划过淡淡的轻伤;
  你要飞翔,我要流浪。
  总想在辉煌中辉煌,
  香格里拉的日出还是那么漂亮;
  看不见所谓的曙光。
  背着梦想的行囊在希望的边缘流浪;
  静静的看着远方
  灯火通明,残月孤张。
 
    初二:呢喃

一代人二:远走一代人,留下一种精神_1500字


  走远了一代人,留下了一种精神
  ——读《活着》有感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福贵带着他的老牛缓缓消失在苍茫的大地上,走远了一代人,留下了一种精神。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了不可磨灭的残酷与善良的形象。读《活着》是一次残酷的精神之旅,余华没有煽情,他甚至用一种近似冷漠的笔调漫不经心的叙述着一切却使得每一个悲剧愈加沉痛,难以释怀。小说将背景放在中国国民党统治后期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着在中国历史中与众不同无法抹杀的四十几年,主人公福贵在这个苦难动荡的时代里苦苦挣扎然而与他一生相伴的是“丧”与“挨”——丧父,丧母,丧子,丧妻,丧女,丧婿,丧孙直至孑然一身,挨弹,挨打,挨饿,挨冤如老牛般默默承受一切。中国过去几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在余华笔下,人在动物的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接踵而至的打击也许令读者无从同情,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福贵在谈起这一切时说“我是有时想想伤心,有时想想有很踏实,我的亲人都是我亲手埋的”我想在着轻描淡写中蕴藏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精神,那是活着。
  活着,不仅仅是生存。生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只要有一丝气息即使行尸走肉般生活也无可无不可;而活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和呐喊,不仅坦然承受命运加诸的一切更不失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福贵正是这样的,“丧”和“挨”穿插他的一生,“接受”与“追求”也融贯他的一生,踏实的送走亲人,满足的和老牛共度晚年。余华用他至诚至真的笔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小说完结时,活着的渴求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剥夺的东西。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送远以福贵为代表的一代人,但留下的活着的精神却还在闪光。在阅读福贵的故事时我总会想起爷爷的故事,一个同样历经过多磨难的人。父亲每每谈起“三年自然灾害”时总会说老实的爷爷拉着牛在地里从清晨干到夜深。一到可以回家的时候,耕牛连爷爷都不等,低着头就走,拉也拉不住。爷爷是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无论再没有粮食也想办法要沾沾酒即使是开水兑高浓度酒精。我想那是一种追求,贫困与灾难面前也想极力追求更好,咬咬牙将苦难扛在肩上,昂起头将渴求的目光投向远方。我同情这样的一代人,我佩服这样的一代人。
  忆苦思甜,在二十一世纪似乎已经失去了市场,金钱,物质,欲望充斥着这个浮躁的世界,当一个人的生命完结时,他留下的是物质和空洞的脆弱的心灵。我不愿过多指责那些为了些许挫折就寻死觅活,意志消沉的人,但我至少可以说他们还没有认识“活着”的价值与意义。活着就意味着承受,活着因为希望与追求而不同,正如史铁生说“死是一件必然将降临的节日”,的确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好好活着。
  福贵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于这熟悉的令人踏实的土地,一代苦苦挣扎的人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唯有活着这一精神长存于世。今日之中国已非做昨日之中国,明日之中国亦非今日之中国,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而若失去一种“活着”的精神则将是我们的不幸。习近平书记提出令人激动的伟大中国梦,我想一个没有“活着”精神的人不足以做梦,一个没有伟大“活着”精神的民族不足以圆梦。“活着”所以追求,“活着”所以屹立,:“活着”所以我们有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与能力。
  德国《柏林日报》评价《活着》说“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从教会人活着的角度上,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最后我想用一段歌词向这一代人,这一种精神致敬,也激励所有与我一样奋斗于个梦和中国梦中的中国人:
  或许,可怕的不是人生风雨,而是放弃不再争取
  或许,可悲的不是身如柳絮,而是闭不上眼的结局
  际遇,说起的时候便过去
  过去,就是再苦也不会继续
  所以微笑,人才不会在逆境中恐惧
  所以施予,才懂得生命不朽的荣誉
  风会停,雨会止,笑着活下去。
 
    高三:堵文瑜

一代人三: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_700字

  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这叫什么青春?青春是一生当中最迷惘,焦虑,充斥着绝望,挑战的时期。正在走过的人,没有几个人说过青春的美好。——白岩松
  日本现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在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二十世纪200名最伟大的艺术家”中位居前列。人们惊叹她艺术作品中标志性的波点,网纹,黄色南瓜雕塑和不断堆叠的镜面空间,却不知道这一个个前卫,迷幻,甚至有点神经质的梦境是藏在年少时草间弥生内心深处的恐惧。她的青春是在害怕与阴暗中度过的,对噩梦的恐惧造就了她后来创作的灵感,但同时也不停的加重她的精神问题。现年84岁的草间弥生已经在东京的一家精神疗养院住了30年,她只有不停的画画,才能减少青春时代的恐惧,在她及至阴暗的幻象背后,永远隐藏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现实的光辉总能把一个人照的闪耀,人们狭隘的目光总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表面,而他们背后的不容易却总是被人忽视。
  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后举国欢呼,紧接着电视台的众多节目,活动晚会现场,报纸的头刊都开始出现他的身影,他那具有乡土人情的书也被摆在各地书店最显眼的位置。种种荣誉与优待都没能让这位老者深陷于名利之中,因为莫言的青春是在中国最贫穷的年代度过的,那个饿死了很多人的年代。当年的莫言之所以会选择走作家这条路,仅仅是因为听人家说干这行的每顿可以吃有油有肉的大包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包子是莫言文学路上的鞭策。而莫言青春度过的那个年代,那些心酸的日子,则成为他日后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
  诚然,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是只要有了奋斗,有了挣扎,有了希望,每代人的青春都是精彩的。
 
    高一:高传单

一代人四:新生代_600字

  不知什么时候起,网上似乎出现了几个新名词:“90后”and“00后”。这两个词太悲惨了,从创造至今,早就成为了放纵、无耻、自大、自私的代名词,对此我深感悲哀,既为这两个词,也为这两代人。
  其实,一般都是在老人和所谓“成功人士”中广为流传的。老人嘛,毕竟时代不同,代沟总是有的。两代人在时代改变下,自然与老人们性情大相径庭。就像是一个人喝水的容器,总是要换换的,水便随容器改变其形状。但本质是一样的,又何必日日怀古伤今,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呢?两代人其实就是两个人因为站得远,所以显得对方十分渺小,就像我们觉得老人迂腐,老人觉得我们放纵,其实只需双方都向前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切都颠覆了你的想象。
  也有所谓“成功人士”倚老卖老,打击了无数的创业青年,但世界早晚是未来的,无论你如今是如何的显贵,最终逃不过三尺黄土,一口薄棺。而我们?应时代而生,没有谁比我们更适合这个社会,我们是新时代的骄子,我们将站在时代的巅峰,我们将比老一代人站的更高,飞得更远当然,我们这一代人也有一些正如那些人神共愤的骄慢一族,但乌鸦岂能代百鸟,枯叶何以代长青。以小见大,岂不肤浅,岂不果断?
  谨记!谨记!
    初三:小于

一代人五:年代不同_1500字

  当很多人还在为80后争论不休时,我们却不得不留意一下90年代的那些人了。有的人把80后的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而实际上90年代出生的人正在垮掉!
  为什么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呢?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90年代是最被父母宠爱的一代。
  有的人说80年代的人娇生惯养,但是90年代出身的人更胜一筹。因为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宠爱已然超过了80年代的那些父母。更为重要的是9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80年代出生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两个兄弟姐妹分担父母的爱。大多数父母对于独子独女那都是言听计从,子女要什么就给什么,尽其所有满足子女的要求。
  二、90年代出生的人爱电脑游戏更爱过读书。
  80年代出生的人,在小的时候很少有人玩过电脑,但是90年代德就不同了,他们是跟着网吧一起长大的一代人。电脑游戏对这一代人太有吸引力了,很多人爱电脑,爱上王赓胜过在学校读书。
  三、90年代出生的人是没有爱心的一代。
  90年代出生的人是很自私自利的一群人。在他们眼里自己要比父母重要,他们没有了钱就问父母亲药,但是很少有人对父母又感激之情,对于他们而言,父母给他们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那父母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爱父母亲当然对更加陌生的人也没有爱了。在他们的生活里,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帮助,什么叫奉献。因为电脑游戏里有的只是金钱,有的只有争斗,有的只是杀戮。
  四、90年代出生的人石碑当代教育毁了的一代。
  当代的中国教育已然阻碍了90年代出生的人的发展。唯分数与考试论,已然让这一代人产生了很重的厌学心理,很多学生已然迷茫与学习之中,迷失与考试之中,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只能借电脑游戏找成就感了。对于追赶个性,崇尚“不走寻常路”的90一代,传统的粗放式教育方法已经无能为力,唯有个性差异是教育才能给他们以新生。
  五、90年代出生的人是深受靡靡之音毒害的一代。
  80年代的人是听着“学习雷锋”长大的一代,而90年代的人呢?他们在娘胎里就听的是“爱”、“情”、“哥”、“妹”这一类的流行歌曲。
  六、90年代出生的人市没有梦想的一代人。
  小的时候,80年代出生的人大人问他们以后想做什么,他们基本上是科学家、老师、军人之类的职业。但是,反观90年代的人呢?他们已然没有了梦想,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愿意当老师,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梦想的话,那么可能选最多的是明星吧。但是,现在,很多90一代的人们连明星也不想做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参加超女之类的选秀太辛苦了,于是,90一代人就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梦想。梦在何方,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们只知道有没有电脑玩就可以了。
  七、90年代出生
  地认识没有信仰的一代人。
  一个年代总有一个年代的精神导师。80年代的人是以王晓波这些人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但是90年代的人呢?他们信仰的是什么?他们当然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他们也不相信王晓波这些人,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精神家园。他们原本要相信大人们说的话,但是对他们说话的那些大人一个又一个地成为贪官,他们也就不再相信大人们的话了,最后,他们只相信自己了。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信仰就是最好的信仰!
  当我写下这些字后,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也许是我乱说了,也许90后还是好的一代,但是,当你留意身边那些90年代出生的人时,你感到了我所感到的东西没有?其实,这不能怪这些小孩子们,他们只是在一定环境下生长出来的一代人!如果要反思其根源,也许每一个大人都有过错,要怪就怪这个年代的社会吧!
 

一代人六:90思绪_1500字

  80后自己的精彩
  讲到80后,韩寒自然是最具感染力的符号之一。
  假如韩寒没有成为韩寒。那么,80一代们,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不是每个人在赚到钱的时候都会去实现少年时的梦想,但他去做了。”
  人们总喜欢在80后的头上戴以“叛逆”的冠帽。韩寒当是首推。其实“叛逆”也非80后固有的代名词。那应该是他们的精彩。他们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只是世人总达不到80后的共识,总自以为是地迂腐地斜眼回头看,把这股涌动着青春的激流,看得不值一提。
  其实,得到或得不到公众的认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谁才具有真正的魅力,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乌合之众说了算的。
  真英雄者自然相互吸引。
  80后也非韩寒一人值得称道。是郭敬明、李宇春,还是周杰伦、王力宏,抑或谈及丁俊辉、姚明,80后都有各自的精彩。只是他们的性格特点,人格魅力,人生价值追求不同罢了。都是多彩斑斓。如若相同了,80后也不过是平庸的一代,丝毫没有他们说话、办事的份。
  一枝独秀的春天还会是春天吗?
  90后,我们的迷惘和野心
  年轻的我们,心中的阴影多多少少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眼前的一切没有启示和征兆。
  迷惘,无论谁都有过。80后也不能说他们的前路一片明朗。他们没说这话的权力。或许,他们面临的迷惘比我们还要多。每一代人都曾面对过各种迷惘。所以我们也就不必畏畏葸葸。但他们都走过了迷惘,世界在他们眼前呈现出立体的美感。现在,是我们面对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承担。
  在通向高考胜利大门的路上,乃至在整个人生道路上,那浩浩汤汤的大部队里,平庸者走进去就如一滴水汇入大海,谁还认得清你?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切似乎就是如此无奈。而真正的强者,不甘于平庸的人,在走入人群的那刻,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他身上,熠熠闪耀。如同遗世独立,突兀的存在让众人感觉空气发生变化。这与五官并无关系。或许,这话不免偏执,但却分明,真切。
  迷惘既然再所难免,也就大可泰然处之。只是,我们总不应该丢弃那奋斗的气节。
  能者自然走得出困惑。一直,都很放心。
  什么是青年?是十七八岁的帅哥靓妹?有十八岁的老人,也有八十岁的青年。年龄不只是简单的生物年轮。青年总是那看得出朝气,靠近便强烈感受到有太阳般的热烈,又有那小溪流般的清澈、明丽。而不是那让人瞧着就觉得迂腐可笑,自以为是,可悲可恨的“丑陋”的面孔。
  青年者,当有宇宙般的胸襟气量,理想抱负。但过分的得意,空有志愿,也难免是普遍性的平庸。只有那“野心”昭显,而又不动声色,踏踏实实者,才让人敬畏。
  90后,英雄辈出。这显然不是群雄割据的时代;也不是适合英雄生存、发展的年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这里依旧出生,成长着如此之多的强者。只因这是新的一代。
  谁才拥有真正的未来
  谁都不能把未来描绘得太理想化。那经不住考验。但谁都可以证明,成功完全源自那有雄心而又朴素的理想。理想在它实现之前尽可能是幻想、妄想、白日梦,乃至不可能。但在理想成为现实的那刻,一切的渊源都将澄清。未来是理想化的,是可以去梦想的。一切都不仅仅是想想而已。
  但真正的未来不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光辉。应该也必然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不然什么都甭说了。如何能不黍祖国的期望,谁都大意、轻率不得。无论是老前辈们,80后,还是我们90后。老前辈们自然是国家的顶梁大柱,80后也自然胜我们一筹,而我们能做的便是那简简单单的——后来居上。还那么简单吗?未来属于一个国家、民族,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代人。
  我是90后,是一代人中的一个。但我不愿只是孤身一人。
  因为,一个人决定不了一代人,而一代人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走向。谁都当不下千古罪人的恶名。
  90后,迷惘中却涌动着野心,自然让人敬畏。
  后记:德国汉学家顾彬说,看不起中国文学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中国的知识分子相互蔑视。或许,中国人总喜欢窝里斗?!但无论是何辈分的人都有责任,有责任担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0后是如此,我们90后更是当仁不让!
 

一代人七:90后——“多面人”_1200字


  我是90后,是被上一代人称作是“我”一代的孩子。
  起初,很意外的,90后的代名词是堆积如山的贬义词:嚣张跋扈,我行我素,尊崇自我,不懂感恩,放荡不羁……接踵而来的词汇令我目瞪口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这样恶劣的一代人。
  直到读了《我是90后》一书,看见了一位同胞的自白后,我才恍然大悟。“我身上穿的是写着欧洲足球明星名字的运动服,下载的是每个星期一集的《越狱》,听的是‘50cent’的歌,看的是日本漫画……”这一串雷人的字眼令我这个同一时代的新潮人也不禁连连咋舌,此时想来,守旧的长辈们对90后的评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仔细一想,我自己也不正“嚣张”着,“不羁”着吗?在学校,抛却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去挑战老师;在家,被妈妈狠狠批斗后若无其事地看自己的课外书;在社会,经过有着异味的地方夸张地表示厌恶……我承认,我没有80后的低调,我很张扬;我没有他们的成熟懂事,我调皮又自我;我没有他们的沉稳踏实,我浮躁不定。也许正因如此,老师才常常对我的言行感到惊讶,父母也为辩不过我感到抑郁,周围的人不时给我抛来探究的目光。所以,我被认为是我行我素的;所以,与我一样,抑或是甚于我的同胞们,被认为是嚣张跋扈的。
  但——我们也有另一面,也有令人刮目,令人赞叹的一面。
  我们虽张扬,但天真、单纯,相信美好的事物和传说;我们虽自我,但很坚强、不轻易哭、不轻易放弃;我们虽浮躁,但却能踏实地为知己付出一切。
  我们需要理解。
  谁说我们不懂感恩?孝子陶星,道德模范马鹏飞足以反驳;
  谁说我们不关心社会?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我们都积极响应;
  谁说我们没有历史责任感?红色记忆,我们谁也没有忘却;国庆盛典,我们谁也没有错过;科技知识,我们谁也不敢遗弃。
  虽然有时嘴上如是说,但我们心里什么都明白。
  我们还是会创新的。“火星文”——一种由错别字、各国文字、符号、相似字组成的字体,风靡了整个“90后时代”,甚至感染了不少守旧人士;我们用“一分钟影像”表达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与理解;轰轰烈烈的“非主流”大潮被我们掀起,近乎淹没了整个社会……
  90后并不只是令人不屑的,90后是多面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的思维也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常常进行着脑细胞的革命。我们好奇,所以不满足已有认识,不断追求新知;我们大胆,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向书本和权威质疑;我们求新,不墨守成规,不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
  我们现在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新长征的先锋,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随时准备接过接力棒。
  随着90后势力的生猛崛起,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天空更大,世界更小。好好理解我们吧,我们是多面的。
  义乌市绣湖中学初三:龚风帆
 

一代人八:话说过年_650字


  过年是什么?一帮人一桌菜几瓶酒,噼里啪啦一阵鞭炮,一个个红包,就这样过年。都说过年了,每个人都是满怀兴奋,却又是那样寻常地度过。还能怎样,只要图个气氛嘛!老祖宗真发明了有个好东西,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一年内闹上一下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啊!
  童年时候最爱过年,为什么?还不是为了过年能有红包拿拿`烟花放放而已罢了。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一堂,欢声笑语,最甜的孩子们大声念着颂词,眼睛却早已盯上大人们手中的红包。尤其是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乐得早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过去真是美好啊!还是童年值得回忆,毕竟那份小孩子气,想想真挺美好的。
  现在,同样过了年,气氛也有,但不像过去纯了。红包也变得有味了。算起来也过了十几年的春节了,这些年虽然无法跟上一代人比,但变化也蛮大的,过年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重要,好像只是一种点缀说真的,我们这一代人并不太想过年,觉得没什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隔阂。毕竟没吃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懂得过年意义,或是阅历太少。总之过年这玩意像是可有可无。现代化生活使得人们居家理念变了,情愿一家三口过个年,也不愿回去一家团聚。唉,气氛少很多。到了我们这一代,不敢想。还是句老话,不能丢老祖宗的本,这是中国人的根啊!
  一眨眼又过了一年,无论过得怎么样,一家都要团聚在一起的,谈谈心,向家人进行汇报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新的一年里有计划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想没能回家团聚的也难免不出生一些孤单和伤感。一年之计在于春,期盼在新的一年更美好。
  在这里我向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兔年吉祥,工作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广东省茂名信宜市教育城初中部初三:陈林欣
 
  

一代人九:《城南旧事》读后感_500字


  赫尔岑曾说过:“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精神遗言,真是将死之人对刚刚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真是准备去休息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确,书便是这样。
  前几天,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书中讲的是英子小时候的故事。儿时的作者小英子一直生活在北京,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还是胡同生活的时代。长得清秀可爱的妞儿;众所周知的“疯子”秀贞;重男轻女的宋妈,还有讲不清北京话的爸妈。他们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城南旧事》这本书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厢房里的小黄鸡,草丛里的小皮球,跟爸爸乱学歌谣,撮合兰姨娘与德先叔。尽管时代不同了,生活的条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纯真的童心并没有改变,因为那是作者最深处的记忆。
  回过头,让我们也想想童年,有多少记忆是我们回味过的。或许真的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稀罕去回味,因为他们认为,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但他们又可曾想到: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今天;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悲与欢,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离与合。过去,是重要的!
  童年,是每个人最纯真,最快乐的时代。童年,也是每个人最深处的美好记忆。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心灵的窗户,去回味心中最美丽的种子——童年的记忆!
 
    初二:齐腾腾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waiyukaoshi/12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