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iangwang.net--思科认证】

咏月诗句篇一:咏月的诗句

1、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4、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5、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8、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9、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贾至《别裴九弟》
10、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1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2、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13、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14、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白居易《杂兴三首其三》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7、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9、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20、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2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4、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2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2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2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8、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29、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30、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1、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3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3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4、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35、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3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3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8、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39、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40、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4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4、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4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47、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任华《杂言寄李白》
48、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4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5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

咏月诗句篇二:描写秋月的诗句

1、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2、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3、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7、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8、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叶梦得《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
9、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10、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2、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
13、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5、

咏月诗句篇三:秋月的诗句

1、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3、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5、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

咏月诗句篇四:我深爱的这一片热土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祖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咏月诗句,经久不衰。可字里行间也浸透着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多少游子只能木然地望着空中皎洁的月光,独自怆然泪下,正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故乡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随着月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
我的故乡是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虽然没有庐山的俊美,没有九江的繁荣,也没有城市的喧闹,但它却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静谧,充满着芬芳的农家气息。走进村庄,你就会感受到亲近大自然是多么的温馨、祥和。
也许你会认为面对这些重重叠叠的山峰,实在是太枯燥了,但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山,村民们才躲过战争的噩运,保住了性命,听老一辈人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曾经来到这个村庄,企图侵略这里的人们,虽然我们人多势众,可是敌人有枪、有炮,而我们只有赤手空拳,硬拼只会白白丢了性命,于是人们就借助多册的有利地势,纷纷往山里躲,等到敌人来时去搜索,可是森林郁郁葱葱,再加上地势陡峭,敌军搜索了大半天,也没个人影,他们认为村庄里有埋伏,赶紧灰溜溜地跑了,村民们才免于一难。
我一路漫步在林中的林荫小道中,欣赏着道路两边的风景。不知不觉间就快走到了桥上,这是由巨石整整齐齐搭建而成的石拱桥,在石面上现已经长出一大片苔藓,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正当我想象当时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修建石桥的画面时,调皮的春风迫不急待地用它那纤纤细毛抚摸着我的长发,滤去我内心的倦意,阵阵凉意涌上心头,我顿时感到轻松了许多。驻足观望,在桥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鱼儿们自由地游动着,一会儿露出水面,表演“鲤鱼跳龙门”,一会儿躲入水藻中,像一个害羞的美人。河岸两旁是被春风吹绿的青青细草,它们正合着风跳着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舞曲,再往远一点儿,几个妇人正在溪边手里拿着木棰拍打着衣服,一起一落很有节奏,白色泡沫不时划落水面,惹起粼粼涟漪。往岸边瞧,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地,勤劳的人们正在忙着插秧、播种,溪水灌溉着农田,秧苗显得神采奕奕,虽然劳作的农民已经汗流浃背,但他们相信,到了秋天,会有丰硕的成果……
我爱家乡,爱家乡的每一处风景,爱家乡的每一个人民。

咏月诗句篇五: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中秋节习俗作文500字》
我国传统的节日很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在众多节日中,我最惦记的是中秋节。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我国人们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还有活动,还形成了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等特殊风俗。人们把酒问天,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团圆。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农民反抗元朝暴政,约作文定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信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在民间传开了。
月饼是中秋节必食之物,外表与口味也算是色双美。款式层出不穷,有花边的、有水果月饼、冰皮月饼……抹茶月饼以新绿茶味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颜六色的月饼,吃起来感觉也不一样。
中秋节不但月亮皎洁,花儿也舒展着身姿,尤其是桂花。人们在这一天除了赏月还赏桂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有句诗说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不正是赞美了桂花吗?
我喜欢中秋。花好月圆,共度良宵,浪漫温馨中秋节,只留祝福在心中。


《中秋节习俗作文500字》
【篇一:中秋节的习俗】
又迎来了中秋节,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我我们会买许多食品供拜月娘。晚上,妈妈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饼边吃边赏月,我这吃货早已跃跃欲试。我看着月亮从云雾中露出半边脸,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月亮缓缓移动,云雾遮住了月亮,顿时觉得天空空虚起来,心里很是沉闷,片刻,月亮出现了,仿佛是回去梳妆的小姑娘,更皎洁,更明亮。我一时兴起,说要比谁说得多有关月亮的诗,我沉思片刻,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姐姐当然不甘示弱,对答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强中自有强中手,爸爸一连说出了三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妈妈见局势不妙,自然奋勇迎敌,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无心听他们的答句,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让我想出来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爸爸妈妈都笑了,定是想不到这次对诗我和姐两竟是如此“词汇丰富”。这次赏月,可让我大开眼界啊!
我们赏月对诗,必然少不了猜谜咯。“我来说题,你们猜谜。”姐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一齐同意。“一心向上,打一字”,“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连忙应答。“野火烧不尽,打一字,”这可难倒我了,姐姐冲我看,竖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谁叫我技不如人呢?这题白白让人了,妈妈说:“烧的是草,还存着一些,那是荐。”姐姐笑了笑,说:“妈你好厉害,接下来是,猜成语。”姐姐专挑我不懂得,一旁的我喃喃自语。爸爸对这平时还不怎么研究,还是妈妈抢答了:“举重比赛嘛,当然要——斤斤计较了。”……
在这里,中秋节,我祝大家:好运源源来,生活更精彩;人月两团圆,千里共婵娟。
【篇二:中秋节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三:中秋风俗趣闻作文】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节,正是一年最快乐,也是凉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劳动,最后终于可以品尝果实的甜美,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钻入人心之际,家家吃月饼,赏月亮,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别有一番滋味。我记得苏东坡的诗句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美味糕点。有的地方过中秋节,比如江南过中秋就有点与众不同,比如有钱人家吃月饼,贫苦人家吃南瓜的风俗。那么你的家乡是如何吃月饼的,月饼有什么不同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黄花,黄花美丽,善良,聪明。由于那年大旱,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经常躺在床上,后来,黄花在南山的草丛里发现了两个扁圆的野瓜,于是就把他带回家,煮给父母吃,没想到这瓜香喷喷,甜津津的,两位老人吃了后食欲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黄花把瓜种子种在地里,后来长出许多瓜来,因为他改为:她是从南山采来的,所以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传着吃南瓜的习俗。你吃南瓜有怎样的感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看着月中桂花,闻着一阵阵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欢聚一堂,以成为节日的一种享受。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吴刚捧出桂花酒”来增加底蕴,可以写一下家人引用桂花酒时的温馨场面。
【篇四:中秋节的习俗】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作文。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篇五: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篇六:中秋节的习俗】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见月亮有点圆了,我又想到,我过了这么多中秋节,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习俗。
于是,我立刻上去让妈妈上网去查,查了之后,我才知道来历是: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十个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习俗是: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好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我还学会了一首古诗,那就是《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声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有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真是高兴呀!
【篇七:中秋节的习俗】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篇八:中秋习俗】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九:中秋习俗】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

咏月诗句篇六: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本文来源:https://www.lexiangwang.net/jisuanjikaoshi/201538.html